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评 《红色笔记本》



首先需要感谢学校图书馆高效的工作,自我在读者留言中要求引进本书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在图书馆神奇的发现了这本包装精致的小书。但是花了一节半公选课就看完全书后,我实在是觉得对不住那些看到我留言并着手去进书的工作人员了,因为它是在是太薄太小了,不到两万字,为了增厚又不惜加上英文版和一篇书评,最后要价竟然达到了21块大洋,真是浪费了图书馆有限的进书资源,罪过。这本书如果自己要买的话,如果在网络,手机不普及的时代,冲着保罗奥斯特的名号,偶尔奢侈下还算可以理解,但在当下,如果真有人认为这样一本一平方厘米才一个字并且随随便便的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的大字簿值得慷慨解囊的话,我只能说他实在是蛋疼。

 全书分为四章,每章有N个故事,平均每个故事只有两三页纸那么长。你可以在五分钟之内看完一个故事,然后唏嘘一下人生的巧合,奇妙与不可思议,然后不需做太多思考跳到下一个故事。虽说这一个一个故事的确够有趣,够疯狂,再加上作者一再的提醒他所写的东西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你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命运机缘有意青睐保罗,让他一个人碰到那么多偶然性事件,但是起码的智商告诉我,这里的故事不可能全是真的,这里必然有作者和我们开的玩笑,又或是他假借笔记之名行小说之实,最终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思考,让我们打破真是与虚拟的空间,或者回望自己生命中经历的各种邪门的事件。

初一的时候到小学附近的一个篮球场打篮球,打着打着突然看到对面高楼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一开始没当回事,直到听到有人大喊“是个人啊!”,我们就一窝蜂跑过去。只看到一个男子满头鲜血,对着我们伸出手好像要说什么,我不敢上前,只能远远看着,那男子痛苦挣扎的画面也永远印在我脑海里了。最后那男子被救护车送走,感觉上生命体征还算完全,应该能急救过来的。可是事情还没完,这样完了就忒没意思了,周一回到学校,我屁颠屁颠地把事情告诉周围的同学,大家也无不惊讶。过了一会,班主任来通知说语文老师的亲哥哥意外坠楼过世了,会有别的老师代课。当时我就感觉我翁的一下,周边的同学也开始骚动起来,有人把我供了出来,然后班主任就问我地点啊,时间啊,都一一吻合。更囧的是,我的周记写的就是这件事,主题是关于安全的重要性,已经交上去了。再后来貌似语文老师因为没有心情,大家的周记都只打了个日期就发下来了,我也不知道我亲眼目睹事情经过的事有没有传到他耳朵里,反正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刚才写的,按风格完全是模仿保罗这本书的,就是那么口语化,这么流水账。但是因为是真实的(我的这个是真的,他的那些可以当作是真的),看完之后总有点让人浮想联翩,本能的去想象我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这样的事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等等。这些小品是巧合也罢,机缘也罢,神秘的指引也罢,总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在发生着。不管这些是不是事实,总会有许多美妙的事情掩藏在生活的背面。不知哪位博主曾经说过:这年头,现实比小说精彩离奇得多,现在最好看的不是小说,而是新闻。我觉得此言差矣,至少去掉这句话讽刺的意味来看。虚构和真实之间的界限就应该是模糊不清,真实的生活需要虚构才能更加圆满,虚构的小说经过真实生活的积淀愈加神采,这话也可以当作本书比较恰当的概括。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我想用这句话概括比较恰当:书离开了作者,故事仍可以发展下去,自己书写自己。就像我前面写的那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