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或许有的时候

                      图为我reader上的data标签下的项目

厌恶成功学,打心底里鄙视一切一贯占据书店最显眼位置,封面缠满“我能行你也能行” “ㄨㄨ, ㄨㄨㄨ吐血推荐”这些腰封的所谓卡耐基,羊皮书,牛皮书的成功学书籍。这些东西言之凿凿,一边竭力挑逗每一个心怀嚼也嚼不烂,拉也拉不断如牛皮筋一样能伸能缩梦想的笨蛋,一边大快朵颐的疯狂敛财,理所当然地自证他们的成功。在我看来,成功学的书不是人物传记,它缺乏传记的诚恳和相对客观;成功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方法论集,因为方法本身不会一定指向成功,又或者利用方法解决的问题并不是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只要有一点点生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世界拥有多套说辞,解释一切靠谱的,不靠谱的,介于靠谱不靠谱之间的各种行为。俗话可以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俗话也可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对于成功学,虽然我不否认这是部分人证明的智慧,有着最起码的借鉴价值,但是就像一个人说了一大堆头头是道的理论,轮到现实状况出现时,却撂下一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糊弄搪塞,搞得好像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抽象分析一样?要让我事事遵循,依着成功学那些半生不熟的指导做,那是门都没有。不过本文的初衷并不是要吐槽成功学,而是想思考思考那些网络上的类似成功学的资料。

几乎每天都能在人人、Reader上看到《毕业论文的10条杀手锏》,或者《人的一生中不可不读的10001本经典著作》,又或者《40个优秀的设计让你变成Photoshop高手》这类资料,点进去显示的分享量也是翻着跟头往上涨。这些资料有的的确有用,并且似乎不久就可以加以实用,如上面第一个。而有些资料就跟我厌恶的成功学如出一辙了,或者比成功学范围更宽广点,就比如上面第二第三个。每当碰到这样的资料,犹豫再三后大多数情况还是控制不住点鼠标的小手,不过奇特的是,点击收藏的同时常常伴随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满足感,好像满心喜欢的贮备了总有一天能用上的知识,起码比别人多一条途径,多一份保障。但是我敢打赌,大部分人一旦收藏就没有完全看过一次,甚至忘了这东西的存在。

或许有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信息当作了知识,把分享当作了交流,把阅读当作了思考,把收藏当作了学习,把复制当作了掌握,把黏贴当作了运用。哪怕硬盘存了一个10G的移动电子图书馆,却依旧觉得饥渴难耐,尽管事实是你并没有掌握分毫。人类总有一天可以发展到把几百万年创造的一切都存储在小小的硬盘里,可这恰恰体现了我们的渺小而不是伟大。而怀揣着这小小的硬盘却自大的认为拥有了全世界的人,已经不仅仅是渺小,而是愚蠢之极。

或许有的时候,行动比知识,行动比单纯思考更为重要。就比如说写文章这件事吧,常常不是思路成形后再下笔,而是需要通过写作促进,帮助自己形成系统的观点,进而全面审视自己的见解。把想到的东西记录在纸上,就像脑子一点一点被掏空,但就是在这猛烈地往外掏腾的过程中,又会有其他东西一点一点填充进去。作为这一掏一填的媒介,过去的白纸,现在的电脑才发挥了他们最大的效用。不过写文章这种事大概还是多被看作是思考的延伸,并不属于段首定义上行动的范畴。段首所谓的行动的意思,就如那个老掉牙的游泳必须要下水学习的典故告诉我们的一样,没有亲身实践过的知识不是知识,那只是一些文字。如果没有经过思考辩证和行动验证,它们终究还是别人的经验,别人的传说。而那些所谓的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 Photoshop 40个技巧之类的“资料”,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去图书馆借来几本看看,或者下个PS亲手操作试试,它们也只不过是一阵在你晶状体上的光线扰动,在你的大脑上留下一个瞬间阅读体验而已。

或许有的时候,即便察觉到这些道理,也还是懒于改变,恐于尝试,羞于行动。明明知道扒拉网络上的资料只不过是为了拥有而拥有,明明知道赖床,宅寝是有害的,然而内心的一个小声音却在喋喋不休地催我们保证原样,不要做出改变。所以,从一开始,网络就是配角,人性才是主角,网络只不过是作为社会变革的代表物加剧了这种症状而已。不难想象,在古代,我们在向姑娘求爱的时候会小心谨慎,因为一旦拒绝很快会被三姑四嫂传的众人皆知,搞得不好使得我们会变成整个村落的笑柄。所以那时的爱情必须羞涩,闷骚,明明知道彼此爱慕,但是轻易不能出手,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姑娘家不会婉言谢绝。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人口流动剧烈,人际关系变动频繁的城市,社交失败的成本近乎于0,所以食堂遇到心仪的女生,正确而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而不是拼命记住相貌,加入日后YY的备忘录。

网络作为配角,得益于变革速度越来越快的社会,而与此同时,我们的脑子不知道还停留在哪一个时代。想要体会到正确的做法已属不易,而要立即付诸行动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花了几百万年走完了狩猎时代,花了数万年走完了农耕时代,几百年前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而仅仅几十年前我们才懵懵懂懂的涌入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人,哪怕几十年前第一代着手研究计算机的人,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活到现在,也只能像流水线的女工,无法知道自己参与加工东西的全貌。我们急急忙忙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分不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真实的世界,在获得片刻的欢愉和短暂的成就感驱使下,即便是虚拟的游戏世界,也会废寝忘食,寻求网络上的雄霸一方,富甲天下。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浪费过时间的人才会真真切切地懂得时间的意义,才会好好珍惜可以将无数梦想付诸实践的生命。不过悲哀的是,如果有人真的相信了这句话,他就会以此理由继续肆意挥霍生命。